劣质“白皮灯”悄然进入千家万户案件揭示惊人真相……

  在重庆市梁平区,一场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发了广泛关注。这项活动由重庆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与梁平区检察院联合举办,邀请了知名灯具品牌的经销商伍经理,向群众展示了假冒伪劣灯具的严重危害。伍经理拿着真假灯具,详细讲解了这些假冒产品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他指出,这些伪劣灯具不仅未进行老化测试和点亮测试,还未经过功率、流明、色温等基本检测,极大地威胁了消费者的安全。

  这一活动的背景来源于一起假冒伪劣灯具案件。2023年9月,陈先生在网上购买了一批声称是“大牌”的灯具用于门店装修,但收到的货物质量堪忧。由于客服不理睬,陈先生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并报案。与此同时,当地的彭女士也在电子商务平台购买了同款灯具,发现做工粗糙,拿到专卖店验证后被告知是假货。随着类似案件的增多,警方迅速立案并邀请梁平区检察院介入调查。

  该案件涉及到网络侵权、跨省办理及犯罪金额的认定等多个复杂问题,需要全面调查制假售假的整个链条。梁平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唐千岚,专门制作了侦查意见书,明确列出了侦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假冒商标溯源、交易记录追查以及消费者证言的收集固定等。通过细致的调查,案件终于揭开了谜团:自2021年4月起,嫌疑犯龙某兵等三人,采购未贴标的“白皮灯”,未经商标权利人授权,擅自使用激光打标机将知名品牌商标打上这些灯具,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价格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通过这一种方式,他们不仅获得了巨额非法利润,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更为隐蔽的是,这些制假分子专门成立了一个工厂,用来生产这种“白皮灯”,并伪造质检合格报告,打着“品牌代理”和“工厂直销”的旗号,营造出正规授权的假象,进一步误导了消费者。这个完整的制假售假链条,从上游的“白皮灯”生产,到中游的商标贴标,再到下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已经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

  案件移交给梁平区检察院审核检查起诉后,嫌疑犯龙某兵等人自愿认罪,并向被侵权企业赔偿相应的损失,但作为“白皮灯”生产工厂的负责人龙某鹏一直拒不认罪。由于案件的复杂性,梁平区检察院在二分院的支持下,深入开展了全链条的追踪调查,最终确凿证据证明龙某鹏明知其工厂所生产的灯具用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面对慢慢的变多的证据,龙某鹏最终认罪。

  这一案件的处理,不仅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消费的人在买产品时,必须提高警惕,避免成为假货的受害者。同时,也提醒相关企业,面对侵犯权利的行为应积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依,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加安全和有保障的产品。

相关新闻